GROUP NEWS
●文/陳丹(東方花園)一年之計在于春,一天之計在于晨,而一生之計在于晚。正如胡適先生所說:“一個人的前程,往往全靠他怎樣利用閑暇時間,閑暇定終生。”也就是說,我們不能只干好八小時的工作就算萬事大吉,還要利用下班后晚上這幾小時的閑暇時間,多學習,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。但是現在有些人,一點危機感都沒有,晚上也是各種忙,沒規(guī)劃,有的人成了低頭族,一整晚刷微博刷朋友圈,刷到半夜,到頭來還是空虛無聊;有的人下班后猶如脫韁的野馬,約朋友各種飯局、泡吧、K歌、吃夜宵,渾渾噩噩一個晚上就這么過去了。在如今這個信息共享、知識更新速度飛快的年代,各行各業(yè)競爭激烈,而企業(yè)的競爭其實就是人才的競爭。身為一名員工,要是沒有危機意識,不懂得利用閑暇時間學習提升自己,總想著自己很出色,那么被人超越和淘汰是遲早的事。那么我們如何利用閑暇時間來學習呢?
首先是保持樂觀積極的生活態(tài)度和自律習慣。良好的自律習慣指的是作息時間規(guī)律,不熬夜,保持充足睡眠并適當鍛煉身體,合理安排時間做有意義的事,不做低頭族,拒絕無用的社交。無用的社交指的是浪費時間卻對自己毫無收獲的社交活動。比如有個故事,說是有個砍柴工上山砍柴時遇到一個牧羊人,兩人聊得很投機,不知不覺就聊到了太陽下山,這時牧羊人放養(yǎng)的羊已經吃飽了,而砍柴工還一根柴都沒有砍到,那么他們的這場閑聊對于砍柴工來說就是一種無用的社交。我們平時生活中也要學會甄別無用的社交,比如一場朋友為了辦事為目的的飯局,卻順便約你來喝酒助興,你和飯桌上的其他人沒有任何交集,這場飯局對你來說其實就是一種無用的社交,你不去他也會找其他人去助興。
其次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精簡可行的學習計劃,循序漸進,養(yǎng)成良好的學習習慣。計劃學習的內容先易后難,先緊后松,先少量然后逐漸加量,直到最后趨于穩(wěn)定,養(yǎng)成一個雷打不動的學習習慣,有利長期堅持。比如一開始的計劃是每晚看一個小時的書和一個小時的美劇,堅持一段時間后,你就會覺得每天除了做這兩項之外仍有很多的空閑時間,并且讀書和看劇此時已經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必需,就像飯一樣,一頓不吃,餓得慌。這個時候逐漸加入其他你想學習的內容,直到所有的空閑時間已經趨于飽和,全部被利用。
最后是培養(yǎng)興趣和找到好的學習方法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,一個人只有對某件事情懷有偏執(zhí)的熱愛,最終才能取得一定的成績。興趣和成就感很類似,它會給你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。事實上,去做感興趣的事本質上就是一種放松。而興趣是可以培養(yǎng)的,通過一段時間的痛苦往往會讓一個人徹底地愛上某件事情。但是每個人先天的性格和天賦是不一樣的,有的人天生就不適合做某一類事情,就不必勉強盲目堅持,如果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,發(fā)現自己實在對某件事情提不起興趣,就要及時調整自己努力的方向。
找到自己真正感興趣并愿意為之付出精力的事情。而好的學習方法主要有幾種:一是“學而時習之”,不僅是學一遍,還要反復溫習,不然剛學過的東西很容易忘記。比如我們可以這樣讀一本專業(yè)書,第一遍是通讀,了解全書的章節(jié)架構,有一個感性的認識;第二遍是精讀,對其中的重點內容加以集中學習;第三遍是泛讀,查找其中遺漏的知識點,做到查漏補缺。二是找機會分享和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。可以通過知乎、博客等平臺輸出分享你學到的內容,如果你把學到的內容加以整理后能夠很順暢地向別人進行輸出分享,那說明你已經對這個領域的知識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。三是合理分配時間,形成良好的學習節(jié)奏感。當我們要學習的東西不止一項時,就要考慮均衡分配時間,不然容易出現對比較感興趣的一項花更多時間的情況,這會導致在其他的事情上花的時間變少。久而久之,感興趣的那件事情就會逐漸獨占所有的時間,造成其他想學習的東西最終以失敗告終。因此可以安排每個小時做不同的事情,每天進行循環(huán)這種方法來形成學習的節(jié)奏感。四是善于歸納總結,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。 不管學習什么,都不能把知識孤立起來,今天在這個地方看到一點,明天在那個地方看到一點,不做總結和思考,永遠形成不了自己的知識體系。歸納總結的好處是便于自己理解和記憶,也便于在向別人分享輸出或者寫文章時快速找到知識的框架結構。
總之,學習是一件長期的事情,利用下班后的閑暇時間學習,只要養(yǎng)成良好的學習習慣,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,找對方法,堅持不斷,就會量變引起質變。學習的過程猶如涓涓細流,潤物無聲,你的知識水平會日積月累、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。